照片 015.jpg  

巴拉米哥病毒感染症(Paramyxovirosis)

病源:巴拉米哥病症係由病毒引起之高傳染性疾病,為賽鴿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,本並在雞等禽類原名為新城病,也稱新城雞瘟(Newcastle Disease),為方便區別,才引用病毒名"巴拉米哥"。

傳染途徑:空氣、病鴿唾液、飛沫、糞便接觸傳染,傳染速度快,潛伏期:4 ~ 7天,此階段鴿子會排出病毒感染其他鴿子。

症狀:急性型的患鴿,發病時有結膜炎、厭食、消化停滯、排少量粘綠便、急速脫水、精神不佳,有時出現歪頭或神經麻痺現象,約 2 ~ 3天內急速死亡,傳染速度極快,近年來侵襲本省多屬急性型,特別好發於種鴿。一般症開始時鴿子有輕微結膜炎,約 2~3 天即消失,患鴿大量飲水之節狀糞便,仍能進食或飛行,但容易脫水,嚴重者轉成神經症狀,包括歪頭、斜頸、羽翼麻痺下垂、足部麻痺無法站立,病程約 2~6 週,如恢復完全急產生保護抗體而無後遺症,但如病毒侵害神經系統、羽翼或足部神經,則會造成長期神經症狀或麻痺,病毒也常侵害腎臟造成長期排水便。有些鴿子呈不典型症狀,例如無下痢即出現神經症狀,須謹慎作區別診斷。鴿子得病後,巴拉米哥病毒在消化道內部存在最多3週,在呼吸道最多4 週,在腦部至多 5~6 週,病鴿在發病後 6週體內即不會再排出病毒感染其他鴿子,有些發病後會造成換羽缺陷,長出畸形新羽。

建議:目前無特效藥,僅能對症建議,注射血清僅限於緊急防治之用,對已發病鴿效果不好,病鴿大量飲水須補充足量之電解質、維他命及必需胺基酸以幫助鴿子耐過,遇有發病應盡快請專業獸醫師診治,擬定建議及防疫措施避免疫情擴大,將病鴿隔離,鴿舍定期消毒,對未受感染鴿實施緊急接種。

腺病毒感染症(Adenovirus Infectious)

病源:由腺病毒感染引起之急性傳染病,也稱為"幼鴿下痢症",是近年來引起賽鴿急性嗉囊炎、腸炎的元兇,令鴿友深為所苦,腺病毒常與大腸桿菌或球蟲混合感染發病,每年的 2~7 月是主要流行季,本病全年度皆會感染發病,尤其好發於春夏冷熱交替,鴿車訓練緊迫階段傳染速度快。

傳染途徑:糞便、食入患鴿吐出之飼料或鴿車中與病鴿接觸皆會傳染。

症狀:賽鴿出現嘔吐、消化停滯,病況較輕者仍能進食,但消化速度很慢,吐出之飼料或排出之糞便皆含病源菌,多發生在賽鴿歸返後,潛伏期 3~5 天,發病後呈現脫水現象,體溫上升,體重減輕,排綠色水便、粘便甚至血便,嚴重者2~3 天內急性死亡。

建議:遇有發病請儘速處置即送醫診治,勿任意催吐或將嗉囊內飼料及水擠出,以防鴿子更形虛弱,先將患鴿隔離,避免其他鴿子接觸或檢食吐出之飼料。

預防:感染過腺病毒的鴿子通常會產生很好的抗體保護,在短時間內不會再重複感染,但仍要注意是否完全復原,如腎臟及腸管的功能有否因其他併發症或處理不當而影響恢復。本並尚無疫苗,平時須做好健康維護,勿讓鴿子過度疲勞,注意鴿舍通風、乾燥及定期消毒。

鴿痘 (Pox)

病源:由鴿痘病毒感染所引起,多發生在一歲鴿以內之幼鴿,每年3~6月為主流行季,其他季節亦會感染,對未接種疫苗的賽鴿構成嚴重威脅。

傳染途徑:病鴿排出之唾液、鼻道粘液及淚液或身上脫落之痂皮均含有鴿痘病毒,乾燥後隨空氣接觸其他健康鴿,另鴿子打架戶啄、蚊子或吸血外寄生蟲叮咬均會傳染。

症狀:病毒進入鴿子體內後即快速大量繁殖,潛伏期 4~7 天,然後在皮膚及粘膜處爆發,如鼻部、嘴啄、口腔、眼睛周圍、肛門口、腳部及體表其他不長毛的部位,嚴重時眼球及氣管內亦會感染,影響賽鴿的體能及呼吸,亦常併發細菌感染或毛滴蟲、球蟲、呼吸道疾病發作,甚至造成死亡。

飼鳥病 (Ornithosis)

病源:飼鳥病源稱鸚鵡病俗稱 "單眼傷風" ,是由"Chlamydiae"  (披衣菌) 引起之傳染病,此病原體比細菌小,較濾過性病毒大,對抗生素有感受性,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,在鴿子極為常見。

傳染途徑:病鴿的鼻汁、唾液或糞便中排出菌體,經由空氣或食入含菌之飼料、飲水而傳染。

症狀:剛發病時為結膜炎,由單側開始發生,臨床上飼鳥病常會和其他疾病,如毛滴蟲、黴漿菌等混合感染發病,鴿子結膜腫大、有淚液,嚴重時呈濃粘液、眼皮粘合、流鼻汁,傳染速度不是很快,但會時時發現病鴿出現,種鴿常呈不顯性症狀,病鴿缺乏活力,食慾減退,羽毛鬆散消瘦,排綠色水便,嚴重時呼吸有雜音,加上細菌感染時則會併發肺炎及氣囊炎,幼鴿感受性強、傳染快,嚴重時會造成死亡,剖檢食可見肝臟、脾臟腫大。

預防:種鴿常帶菌而不顯現症狀,配對前及孵蛋期請配合黴漿菌作整理,比賽鴿歸返後以 "呼吸道建議劑"飲用 1~2

呼吸道感染症 (Respiratory Infectious)

病源:鴿子的呼吸道病症通常都不單由一種病原引起,而是混合感染方式發病,其中包括細菌、病毒 ( 如泡疹病毒 ) 、 黴漿菌、毛滴蟲、飼鳥病等,尤其黴漿菌更是普遍,平時潛伏鴿體內遇緊迫或疲勞抵抗力減弱時便會發病,呼吸道疾病是鴿友最常遇見的問題,幼鴿、選手鴿、種鴿皆然。

傳染途徑:經由空氣、鴿體接觸、糞便、污染的飼料及飲水皆會傳染。

症狀:幼鴿及選手鴿較易感染發病,種鴿症狀較不易見,偶而零星發生再逐漸蔓延,初期鴿子會有流鼻汁、打噴嚏、鼻瘤變髒,繼而口腔黏膜發炎,由潮紅轉紫灰色,黏液由液狀轉成粘絲狀,呼吸有雜聲 ( 尤其晚上靜息時更易察覺 ) , 鴿子張口呼吸,賽鴿飛行能力降低,嚴重者轉換成氣管炎、肺炎及氣囊炎。

建議:先將患鴿隔離,檢查患病鴿數再決定建議方式,而鴿子呼吸道疾病常與飼鳥病同時發病,因此在建議時須考慮各種情況,例如檢討毛滴蟲是否處理?鴿舍通風否?飼養密度過高否?遇有發病以 "呼吸道建議劑"連續供應 5~10天,最好全舍同時建議,建議時暫停補充紅土、礦石等含礦物質產品。

預防:為防幼鴿受感染,種鴿配對前及孵蛋期須作呼吸道整理,選手鴿亦須定期預防。

副傷寒 - 沙門氏菌症(Paratyphoid)

病源:沙門氏菌對鴿子威脅很大卻又常為鴿友所忽略,此菌活動力及抗性都很強,是一種極為頑固的病菌,一但污染鴿舍便不容易將之徹底根除,因此鴿友不可輕忽此菌的危險性。

傳染途徑:病鴿可由糞便、唾液、鴿乳或產蛋時將沙門氏菌排出體外,經由污染的飼料、飲水、空氣傳染(較少) 、卵巢或產蛋後沙門氏菌穿透蛋殼而傳染。

症狀:腸內型:病鴿最常見為腸內型,鴿子消化遲緩、排綠色粘稠泡沫糞便,間帶有惡臭味,鴿子急速消瘦、傳染快。

關節型:沙門氏菌會穿透腸壁經由血液循環到達其他部位,在腳部及翅膀關節常見引起腫脹及僵硬,鴿子羽翼下垂或無法站立、跛腳。

內臟型:沙門氏菌亦會在肝、腎、脾、胰臟及心臟、胸肌、輸卵管、卵巢、睪丸內造成膿瘍,會造成鴿子死亡或繁殖障礙,臨床上常見許多患過沙門氏菌的鴿子不孕或不產蛋,或者受精蛋無法孵化,胚胎在蛋內死亡,有些雛鴿數日內死亡無法育成即是由於此菌所致。

神經型:沙門氏菌若侵入中樞神經及腦部則會引起神經症狀,造成歪頭、斜頸,復原極緩。

急性型:在幼鴿常會因敗血症造成死亡,若耐過也會引起許多後遺症,特別是帶菌潛伏及排菌污染其他鴿子。

診斷:沙門氏菌一但污染鴿舍便隨時會有病鴿出現,遇有類似症狀不可輕忽,應送請賽鴿醫院診斷,以血清凝集試驗及細菌分離確認。

建議:感染沙門氏菌服藥期至少需長達兩週方能有效控制,且須定期重複投藥,隔離病鴿、鴿舍消毒,建議一段時間後全舍須接種沙門氏菌疫苗。建議期間注意營養補給,以"維他命"補充體力。

區別診斷:沙門氏菌腸炎排綠便及易與其他腸炎或寄生蟲性下痢混淆,而神經症狀與羽翼、腳部關節炎與巴拉米哥病毒感染亦不同,沙門氏菌引起關節發炎腫脹,而巴拉米哥病毒則引起羽翼及足部關節神經麻痺。

預防:接種疫苗為目前最有效的方法。
注射型疫苗:選手鴿注射一劑即可,種鴿每年注射一劑。

幼鴿離巢後一.週起即可接種,可配合鴿痘疫苗一起使用。

※未完待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鵂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